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七、两大恩人
  
  皇曾孙就这么着给丙吉拼死保住了小命,又否极泰来,遇到特赦从牢里给放出来了。他从征和二年坐罪入狱,到这会儿后元二年出狱,已经五岁了。丙吉想把皇曾孙托付给公家抚养,就带着孩子去找京兆尹。可人家一听是戾太子的孙子,谁敢收呀?丙吉没办法只好自个儿养着他。兴许是住在牢里的时候条件太差,皇曾孙长得不好,三天两头地闹病,好几次差点小命不保,急得丙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总算大难不死,他就给这孩子起了个名儿叫“病己”,希望这孩子以后健健康康的不再生病遭灾(也有的说法,这个名字是汉武帝见到这个曾孙,怜悯他又瘦又弱,一付病容,所以给他起了这么个包含着良好祝愿的名字)。“病己”的意思就是病好了,“己”是停止的意思,孩子的名字跟他姨表祖父霍去病的名字意思一样(霍去病跟戾太子刘据是表兄弟,就是皇曾孙刘病己的姨表祖父)。丙吉打听到了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皇曾孙的舅祖父)和母亲贞君(皇曾孙的舅曾祖母)住在乡下,就用车把皇曾孙送到舅祖家抚养。史恭见到这个外孙,史老太太贞君见到外曾孙,看到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可怜样子,心里又悲痛又怜惜,就把他养着。后来宣帝即位以后,把史恭的三个儿子史高、史曾、史玄和他的长孙(史高的儿子)史丹都封了侯。
  皇曾孙刚从牢里放出来住到舅祖父家没几个月,后元二年二月二十四(阴历)丁卯日,汉武帝病死了。他临终的时候下诏将皇曾孙交给掖庭令看管,又命令宗正将他的名字载入皇室的牒谱(也就是皇家的家谱),让他正式认祖归宗。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当过戾太子的家臣,因为受了太子的牵连而坐罪受了腐刑。所谓腐刑,就是宫刑,因为处了宫刑的人怕风畏冷,必须象养蚕一样关在密不透风的温暖房室里,所以又称为下蚕室。受了这种刑罚之后的男人就变成了跟宦官一样的人,司马迁就是受了这种刑而成为废人。因为掖庭是宫中掌管宫人事务的机构,因此按规定只能由宦官担任,所以张贺就被任命为掖庭令。他念着往日太子待他的恩德,对太子的孙子自然格外珍爱,自己掏腰包供皇曾孙读书。他让皇曾孙跟着东海人澓中翁(人名,姓澓名中翁)学习《诗经》。
  皇曾孙天分很高,也很好学,然而他也喜欢象游侠那样行事,斗鸡、跑马,一样也少不了他的份。这个时候的皇曾孙,未见得比那个被霍光废掉的昌邑王刘贺强到哪里去。不过他倒是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的疾苦,也阅历了不少象辨别百姓当中的奸邪之辈、察查吏治之道的得失之类的社会经验。皇曾孙虽然被武帝下令召回宫中抚养,但他却更喜欢跑到宫外去远游。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长安郊外的杜县、雩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雩两县之间的下杜城(后来他死后也埋在这一带地方,陵号叫做“杜陵”)。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大概象欧美白种人一样毛发比较发达,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雄性性激素比较发达的一种表现),住在长安城南的尚冠里(长安城中里社的名称,“里”和“社”是秦汉时代的居民社会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坊”)的时候,卧过的地方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过的店子立刻变得生意火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显然这是他登基以后才出现的说法,替他编故事的人有心要把他描绘成一位能给生意人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皇曾孙就这么在民间厮混着,转眼到了该娶亲的年龄,张贺就想把女儿嫁给他,亲上加亲。他就去找他的兄弟右将军张安世商量。张安世和兄弟张贺都是汉朝著名的酷吏张汤的儿子,他是个正派人,袭承了父亲张汤的爵位。这一年汉昭帝二十岁,刚刚行了加冠礼(表示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张安世对他很忠心,他不想让汉昭帝为了他们家跟戾太子家结亲的缘故对他起疑心。当然,久经世故的他,更不肯把宝押在一个前途未卜的皇曾孙身上。因此他听到哥哥称赞皇曾孙如何如何好,又流露出许婚的意思,认为有少主在上,不应该过分地夸奖皇曾孙,就对兄长发火说:“皇曾孙是卫太子的后人,侥幸以庶人的身份得到衣食和官府的照应,这些已经足够了。以后不要再提什么把女儿许配给他的事了。”死活不肯同意。张贺没有办法,只好另给皇曾孙物色妻子。这个时候正好掖庭的官员中有位暴室的啬夫叫许广汉的,有一个女儿许平君到了出嫁的年龄,张贺就去找许家提亲。
  这个许广汉是昌邑人,年轻时曾在昌邑王手下当郎官。昌邑王是汉武帝和李夫人生的儿子刘髆及其子刘贺的封号,但估计许广汉侍候的是老昌邑王刘髆,而不是他儿子刘贺,因为刘贺继承父亲的王位的时候已经是汉武帝的末年,这时许广汉已经调到宫中来了。有一次许广汉侍候汉武帝上甘泉宫去,误取了其他郎官的马鞍装在自己的马背上,被发现了,于是有司弹劾他是从驾行盗,罪当处死。汉武帝下诏改判他宫刑。许广汉受了宫刑,就入宫做了宦者丞,相当于后代的总管太监一类的宦官小头目,这也是宦官才能担任的官职,就象张贺担任的掖庭令,司马迁担任的中书令。后来昭帝的时候上官桀谋反,朝廷预先准备了几千条几尺长的绳索用来捆绑抓获的谋反者,秘密地装在一口缄封得很严密的大箱子里,藏在殿中的庐舍之内。许广汉奉命去取绳索,却没有找到装绳索的箱子,反而是其他人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箱子和所有的绳索。这其中颇多蹊跷,不能排除是同僚嫁祸的可能。于是许广汉以失职坐罪罚为“鬼薪”,也就是一种罚做三年苦役的徒刑。后来他被送到掖庭中主管染织的官署“暴室”做一名“啬夫”(也就是佐史)。
  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这年十四五岁,本来许给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做媳妇。没想到快过门的时候,准新郎欧侯氏的公子却死了。许广汉的妻子在女儿出嫁前曾找人给她看相算卦,看相的说这个小姑娘将来一定尊贵无比,因此许母心里暗暗欢喜。
  张贺听说许广汉有这么一位年龄合适的女儿,就办了一桌酒菜请许啬夫来喝酒。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张贺就对许广汉说:“皇曾孙在皇室成员中是和皇上关系最近的亲属(皇曾孙是汉武帝的嫡长房长曾孙,虽然不是太子的嫡孙,却是唯一留下的传人。汉昭帝刘弗陵只是汉武帝儿子中间庶出的末房。昭帝没有儿子),即使不如别人,也还能凑合着做个关内侯。您不妨把女儿嫁给他作妻子。”许广汉在掖庭当差,跟受掖庭看管的皇曾孙和管着掖庭的张贺都是老熟人,他想着皇曾孙为人还不错,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二天,许广汉把喜讯告诉了夫人,老太太一听就火了,骂丈夫说:“我曾请人给女儿卜卦,卜卦的人说女儿将来会大富大贵。皇曾孙是罪人的后代,如果把女儿许配给他,我们还能有什么指望?女儿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你不跟我商量就把她许配给别人,叫我怎么能答应呢?”因为是老上司张贺做的媒,许广汉坚持要履行承诺,就把女儿嫁给了皇曾孙。然而许老太太可能很快就从大失所望变成了大喜过望。第二年许平君就给皇曾孙生了一个儿子,皇曾孙给他取名叫刘奭(shì,音“事”),就是后来的汉元帝。许老太太的外孙出生没几个月,汉昭帝就死了,不久女婿又做了皇帝,他们一家也就果真应验了相士的预言,攀龙附凤了。
  汉宣帝即位以后,将许平君封为婕妤。霍光想把还没有出嫁的小女儿霍成君嫁给他做皇后,百官们便也纷纷跟着上书请宣帝册立皇后,想讨好手握重权的霍光。宣帝因为一来是霍光一手扶上皇位的,霍光对他有恩;二来霍光是汉武帝三位托孤大臣中这会儿唯一剩下的一位,在朝廷上一言九鼎,势力太大,自己刚即位不久,在朝廷里没有根基,也不便得罪他。但他和许平君夫妇恩爱,很想把她扶作皇后,就绕着弯子下了道诏书说自己贫贱时在民间得到过一把宝剑,现在做了天子虽然换了新的佩剑(皇帝登基时要接受的礼器中有一件就是佩剑),可还想念着它,所以请大臣们帮忙把这把旧宝剑给他找回来。大臣们都纳闷:正商量着册立皇后的事,怎么就扯到宝剑身上了呢?可他们个个都是机灵鬼,脑子一转就明白皇上的意思了。霍光虽然权大,但到底是臣子,江山还是皇上的;再说他年纪已经大了,活不了几年,皇上却风华正茂,因此宁可得罪霍光,不能得罪皇上。他们就转了舵,争先恐后地上奏说许婕妤贤良淑惠,应该册立为皇后。宣帝顺水推舟答应了臣子们的奏请,顺顺当当地把许平君立为皇后。这个典故,就叫做“故剑情深”。
  霍光没想到汉宣帝年纪轻轻的居然这么有手段,当众弄得自己下不了台,心里就怪上宣帝了。宣帝想把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封为侯,霍光认为他是个受了宫刑的废人,封侯有失朝廷的体面,死活不肯同意,宣帝只好作罢。过了一年多,等霍光稍稍消了气,还是把许广汉封为昌成君。
  掖庭令张贺把皇曾孙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供他读书,还给他娶了个贤惠漂亮的媳妇,皇曾孙心里别提多感激他。后来宣帝即位的时候张贺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在他死之前很久也死了,没有儿子给他守孝。宣帝就把他兄弟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过继给他做儿子,又想让他家世袭一个“恩德侯”的爵位,还想拨给他二百户人家看守坟墓。张安世以为是皇帝看重自己所以才给了这么丰厚的赏赐,连忙推辞爵位,又请求皇上减少看坟百姓到三十户,谁知宣帝抢白他说:“这赏赐是我自个儿赏给已故掖庭令的,不是赏给将军您的。”张安世想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大公无私,却没想到碰了这么一鼻子灰,尴尬得再也不敢吱声。末了宣帝给了张贺三十户人家守坟,还亲自安排他们定居的里社,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少年时游历过的斗鸡翁舍的南面、张贺坟墓的西边。张贺留下唯一的一个孙子只有七岁,宣帝先把他拜为散骑中郎将,又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给他三百户的食邑。
  皇曾孙对张贺这么好,是因为他从小跟在张贺身边,受他的教养。但他对丙吉却没有这么好。他知道丙吉对他有恩,却不知道丙吉对他的恩惠比张贺给他的还要大,更不知道丙吉还从牢狱和疾病手里几次三番地救过他的小命,因为他跟着丙吉的时候,还是一个吃着奶的不懂事的小娃娃呢!要是换作一般人,准得骂宣帝忘恩负义,可丙吉是个忠厚人,他连自己有什么长处都不向人夸耀,怎么会计较这些事情呢?他绝口不提当年对宣帝的大恩,当年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又少,所以连朝廷和宣帝自己也不大清楚他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后来有个在掖庭服过役的叫做“则”的宫婢(姓氏已失考)让在民间的丈夫向朝廷上书,陈说自己有过抚养皇上的功劳,现在年老了请求朝廷照顾。她还指认当年典狱的使者丙吉作为人证。
  宣帝下诏让掖庭令考问。张贺这个时候早已经死了,继任的掖庭令不清楚其中的情况,就奏请宣帝把丙吉找来。丙吉一见了则宫婢就说:“你曾经坐着抱养过皇上,还因为照顾不周受到过我的责打,这有什么功劳呀?只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徵卿才是皇上的大恩人。”于是就详细地陈奏胡郭二人共养宣帝的劳苦情形。宣帝下诏求访二位乳母的下落,得知她们已经死了,但还有子孙,也给找到了,就给了他们厚厚的赏赐。那位叫“则”的宫婢则下诏免为平民,放出宫去,并且赐给她十万钱。宣帝亲自过问,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恩却隐瞒不报。
  宣帝觉得他很贤明,就下诏给丞相说:“我从前贫贱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我有旧恩,他的德行也很美好。《诗经》上不是说吗?‘无德不报’,我要封丙吉为博阳侯,给他一千三百户食邑。”快要册封的时候,不巧丙吉得了病,病得还挺严重。宣帝怕他捱不到受封的那天,想趁着他还活着的时候,赶紧派人把侯爵的印绶系在他身上让他受封(按照规矩,臣子受封爵要跪在地上趴着听旨,然后亲手从皇帝的使者手中接受爵位的印绶。宣帝的意思是怕丙吉病重不能下床,所以在礼仪上一切从简,格外地优礼照顾他)。他很担心丙吉一病不起。这时太子太傅夏侯胜就说:“丙吉这次一定不会死。臣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一定会降福给他的子孙。现在丙吉没获封赏却得了重病,这一定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后来丙吉果然就好了,宣帝就封他做侯。
  丙吉却是老实到家的人,他觉得不好意思无功受禄,就给宣帝上书要把爵位推辞掉,说自己不宜因为虚名而受封赏。宣帝就安慰他说:“我封赏你并不是为了空名,你却上书要归还侯爵的大印,这反而显得我失德了。现在天下太平,你就集中精神,不要过多地思虑劳神,多吃点药,保重保重身体吧。”丙吉一听说自己推辞爵位反倒成了皇帝有过错,也就不好再推辞了。过了五年,宣帝就叫他接替魏相出任丞相。
  到了宣帝的儿子元帝在位的时候,丙吉已经死了,他的长子丙显做着太仆(九卿之一,掌管皇帝出行的车马驾舆)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丙显跟他父亲的为人天差地别,父子俩完全不是一路人。他继承了父亲丙吉的侯爵爵位。宣帝甘露元年的时候,他做着建章卫尉,也就是建章宫的侍卫。有一回他跟着宣帝去高祖的享庙祭祀,一直到祭祀前敬献牺牲的那天,他才打发人回家取祭服(古人祭祀礼仪非常隆重,都要提前几天准备好祭祀时穿的专门礼服,还要斋戒沐浴,以示庄重和诚意)。丙吉知道这件事后大怒,气呼呼地对夫人说:“祭祀宗庙是国家的重要事情,丙显却不恭敬谨慎,不把它当一回事,将来把我的爵位丢掉的一定就是这个败家子。”夫人好说歹说,总算让老爷子消了气。知子莫若父,果然过了不久,丙显就因获罪把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爵位丢掉了,他被降爵一等,由“通侯”降为“关内侯”(丙显继承的爵位博阳侯属于“通侯”的等级。通侯是汉代二十级爵位中的最高级,就是原来的“彻侯”。汉武帝为了避他名字“刘彻”的讳,就把彻侯改称为“通侯”。“彻”和“通”是一个意思,因此汉武帝的名叫“彻”,他的字就叫“通”。秦汉的彻侯相当于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也就是正式的诸侯。关内侯比彻侯低一级)。甘露三年的时候,丙显被提拔做了太仆。丙吉的第二个儿子丙禹和小儿子丙高,人品似乎不象丙显那么差,他们一个做到水衡都尉,一个做到北军八校尉之一的中垒校尉。
  丙显在太仆的任上也没吸取教训。他跟属下的小吏狼狈为奸,大肆贪污,侵吞了公家的钱一千多万。有一个叫做“昌”的司隶校尉检举弹劾他,说他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奏请元帝将他逮捕下狱。这时就有一个曾在郡邸狱里做过狱吏,跟着丙吉一起侍候过宣帝的长安士人伍尊给元帝上了一个折子为丙显求情。
  伍尊在给元帝的信中说:
   “臣年轻时曾经在郡邸狱里当小吏,曾见过孝宣皇帝以(孝武皇帝)皇曾孙的身份在牢里待着。那时审理狱案的使者丙吉见皇曾孙无辜遭遇不幸,他的仁义之心受到感动,哀伤流泪,就从犯人们中间选了一个判了一年徒刑的女犯胡组抚养皇曾孙,他自己跟着照看,臣也每天在狱里侍候皇曾孙起居。后来条狱诏书来的时候(指汉武帝颁诏欲尽诛长安狱中犯人的事。《汉书•丙吉传》上说这件事时用的句子是“……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因此称之为“条狱”。所谓“遣使者分条中都官”,就是派遣使者分别去向京中各府的官吏条陈、传达武帝的旨意;“诏狱系者”就是指羁押在诏狱里的人犯),丙吉挡住即将降临到皇曾孙头上的大难,一点也不惧怕孝武皇帝的严刑峻法。皇曾孙遭到大赦以后,丙吉对暂时署理郡邸长职务的守丞谁如(人名。这个“谁如”很可能只是名而不包括其姓氏,这个人的姓氏已失考)说:‘皇曾孙不应当再住在官府的监狱里。’他就请谁如给京兆尹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把皇曾孙和乳母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去,希望他们能够接收,由公家供养。谁知道京兆尹胆小怕事,不敢接收,没办法只好又送回来。
  不久胡组刑期满了应该释放回家,但皇曾孙吃了她的奶,跟她有了亲近的感情,离不开她,丙吉就自己出钱把胡组雇下来,让她留下跟另一个女犯人郭徵卿一起养了皇曾孙几个月才打发她走。管理供给的官员少内(官名,不是人名)、啬夫对丙吉说:‘皇上没有诏令让公家抚养皇曾孙。’不肯给皇曾孙提供食物。丙吉就把自己吃的米和肉拿出来,每个月都供给皇曾孙。丙吉生了病,需要待在家里养病不能到狱里来,就再三叮嘱臣每天早晚照看皇曾孙,注意检查皇曾孙睡的草席、草褥的干燥潮湿程度。他每天候在狱里监督胡组和郭徵卿,不许她们丢下皇曾孙自己跑去嬉戏游荡,屡次进送甜美松脆的食物给皇曾孙享用(小孩牙软,只能咬不太硬的干粮,所以丙吉送松脆的食物给皇曾孙吃)。所以能够保全圣上,让他的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这真是无法衡量的功德呀!那时我们又怎么能知道皇曾孙日后能够有贵为天子、拥有四海的福分,而希望能得到回报呢?这确实是由于丙吉的仁义是发自内心的呀!即使是象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吃那样的事,也不足以与此相比。
  孝宣皇帝在位的时候,臣曾经上书详细地述说当时的情形。书信先转到丙吉手里,他谦让不敢自夸有功,所以就删去臣信中那些写他的功绩的话,把功劳都推给胡组和郭徵卿。胡组和郭徵卿都因为这个受到皇上赐给钱财田宅的重赏,丙吉也受封为博阳侯。臣受的赏赐也远远比不上胡组和郭徵卿。臣年老家贫,不知道哪一天晚上就会死在里中的家里。臣有心要不提旧事,以成全丙吉的一片苦心,但又怕使他的功劳永远埋没,被我带进坟墓里去。现在丙吉的儿子丙显因为几文钱的小过就被罚夺去爵位降为关内侯,臣愚钝地以为应该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以酬报他先人的功德。”
  伍尊在信中提到的介子推是春秋时候晋文公姬重耳的大臣。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听信了后妻骊姬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想立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为世子,继承自己的侯位。骊姬又想杀奚齐的两个哥哥夷吾和重耳,他们就各自带着门客逃到国外去,其中重耳的门客最为人才济济,赵衰(cuī,音“崔”)、狐毛、狐偃、介子推、魏犨(chōu,音“抽”)、狐射(yè,音“叶”)姑、颠颉、先轸等晋国的能人都愿意跟着他。他们颠沛流离,有一天,跟着重耳流浪的一个叫头须的门客卷着行李食物一个人逃跑了,重耳一行人没有粮食吃,都饿得两眼昏花。重耳枕着介子推的大腿睡着了,睡梦中迷迷糊糊地说要喝肉汤。重耳醒了以后,介子推就偷偷地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熬了一碗肉汤喝。重耳喝汤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介子推的肉,还觉得肉味很鲜美。等到汤喝完了人家告诉他,他才知道,感激得不得了,并对介子推承诺将来做了国君一定重重地报答他。
  他们先到了狄国,狄国的国君待他们很好,可没有力量帮助他们,他们只好走。经过卫国的时候卫文公姬毁不让他们进城(后来他复国以后就找卫国的碴,卫成公差点儿死在他手里)。后来到了齐国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款待,齐桓公还把一个女儿齐姜嫁给他。重耳想借助齐国的力量打回国去,但齐桓公已经老了,没有那个雄心壮志和精力。重耳也就这么在齐国好吃好喝地待着,混了七年日子。他手下的那些能人眼看再这么下去恐怕就要跟主子一起老死他乡,永远没有取富贵的机会,都急得火烧屁股似的。刚好齐桓公快要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他们就在桑树林里密谋要趁着第二天重耳出城打猎的机会把他绑架了带到宋国去。没想到他们的话被在桑林里采桑的齐姜的使女听到了,就告诉了齐姜。齐姜深明大义,就主动去和狐偃他们商量好,在晚上用酒把重耳灌醉了。重耳迷迷糊糊的被妻子一边痛哭着一边塞到狐偃他们准备的车上。重耳酒醒以后痛骂他们弄得他夫妻分离,可离开齐国都城临淄已经很远,没法再回去了,也只好往宋国走。他们路过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待他们挺傲慢,所以就这么跟他们结了梁子。
  他们到了宋国,宋襄公(就是那个打仗也要跟楚国人讲仁义的呆子)挺看重重耳,对他们也挺好的,可他刚在楚成王手里吃了大败仗,脚趾头被箭射中,连受伤带惊吓,得了重病就快死了。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把重耳他们送到楚国去,让他们借助楚成王的力量复国。
  楚成王对重耳也很好,天天用隆重的宴会招待他。有一天楚成王问重耳:“要是上天眷顾,让寡人有幸能出兵帮公子恢复了晋国,您拿什么来谢我呢?”重耳想了想说:“大王有的是珠宝美女,我就是拿这些来送给大王,大王也不会希罕。晋国的土地和百姓都是公家的,我也没办法拿出来。要是我有幸能回到晋国,一定想办法让晋楚两国和平相处;如果两国不幸发生了战争,我情愿叫士兵退后三舍(“舍”是计算道里的距离单位,一舍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不敢跟大王交兵。”楚成王只当重耳是在说大话,笑了笑没当回事;楚国的臣子们却认为重耳忘恩负义,都气坏了。后来两国果然开战,重耳履行了退避三舍的诺言,在城濮打败了楚军,逼得楚成王的大将成得臣兵败自杀。
  重耳正在楚国待着,正好秦穆公打发人来请他去秦国,准备出兵帮助他复国,重耳就谢过了楚成王到秦国去。
  说起来秦国还是晋国的大恩人。秦穆公在晋国大臣里克杀了奚齐和他母亲骊姬以后,出兵护送当初跟重耳一起逃出去的夷吾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本来挺感激秦国,回国前答应割让五个城给秦国,没想到他一回国就变了脸反悔了。秦穆公没怪他,晋国连着两年遭了灾,他还派人送粮食到晋国去。等到秦国受灾的时候,晋惠公不但不报恩,还出兵夺了秦国的几座城,把秦穆公气得不得了。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也不是好东西。当初他被晋惠公留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待他不错,还把女儿怀嬴嫁给他,没想到他在父亲快死的时候扔了老婆偷偷跑回国去抢王位,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怀公)以后也跟他老子一样跟秦国为敌。
  秦穆公打听到重耳在楚国,就打算把他接到秦国然后送回晋国去。他又叫夫人说服跑了丈夫的怀嬴改嫁给重耳,就这么着,二十多岁的侄媳妇嫁给了前夫六十二岁的叔叔,“怀嬴”就变成了“文嬴”(东周时习称诸侯的夫人,一般以丈夫的谥加上娘家的姓。因为秦国的宗室姓嬴,秦穆公这个女儿先后嫁的丈夫晋怀公、晋文公的谥号又分别是“怀”和“文”,所以她就被称为“怀嬴”和“文嬴”)。重耳做了秦国的女婿,秦国和晋国就成了亲家。终晋文公之世,**始终是盟友,一有事两国老是约着一块儿出兵,亲近得不得了,所以后世就把两户人家结亲称为“**之好”或者“喜结**”。
  重耳回国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他是继齐桓公、宋襄公之后春秋时期又一个做了中原霸主的诸侯,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他把当初跟着他的人都封了官,唯独漏掉了介子推。原来介子推为人很清高,他看不惯魏犨、狐偃等人富贵以后那种小人得志的猖狂样子;更何况他跟着重耳在外面流浪,亲耳听到他发誓要对卫国和曹国的国君报仇,料想他也是(象后来的越王句践那样)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富贵的寡情少恩之主,他就既不主动请赏,也不跟重耳打招呼,自个儿背着瞎眼的老娘到绵山去隐居,自己开荒种地养活老娘。
  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趁着宫里宴会的机会在晋文公面前唱歌,唱的是当年介子推割股熬汤给晋文公喝的旧事,听得晋文公脸上直害臊。晋文公打听到他隐居在绵山,就派人去找他。介子推只想安安静静地做隐士,躲着不见来使。晋文公就自个儿亲自跑到绵山去找他,可他连晋文公也不见,背着老娘在绵山的深山老林里到处躲藏。晋文公一定要把介子推找出来带回绛都去共享富贵,就用了好多法子,都没有效果。后来不知是谁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放火烧林把介子推从密林里逼出来,晋文公就照办了。谁知道介子推宁愿葬身火海也不出来,活活给烧死了。找到尸体的时候,母子俩背靠着一棵大树,紧紧抱在一起,都给烧成焦炭了。这一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五。
  晋文公见到介子推的尸体,痛哭了一场把他们葬了。他很后悔自己放火害死了介子推,就下令今后每年的这一天(三月初五),全国百姓不许放火,连烧火做饭都不行,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以纪念在这一天被火烧死的介子推。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一个节日,叫做“寒食节”,“寒食”就是生冷食物的意思。这个节日演变到后来,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本来晋人的遗风是在每年冬天有一个月的时间吃冷食,以这整整一个月作为“寒食”,后来才改在清明节前一天,就把清明之前的这一天作为“寒食节”)。介子推被火烧死的那个地方,原来叫做“邬县”,从西晋以后就被人们叫做“介休”,意思就是“介子推生命休止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山西省的介休市;介休市内的那座绵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介山”。不用说,“介山”这个名字就是晋文公起的,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割股奉君,虽然勇气可嘉,忠心可贾,但也只不过是给主子解解馋而已,哪里比得上丙吉舍命救皇曾孙的小命呢?所以伍尊说他比不上丙吉。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伍尊既然跟丙吉一起共事,当年又一同照顾过宣帝,想来两人也在此过程中结成了患难之交,两家后来可能也过从甚密,因此才能打听到丙显出事的缘由。老上司的儿子吃了官司,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这才给元帝写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丙显贪污政府一千多万钱,在他眼里显然远远比不上丙吉救皇上父亲一条命的价值,所以他才说这是“微文”,也就是几文钱的小过错。既然丙吉当年已经把伍尊的申述材料刻意缩水呈报给皇上,想必汉宣帝一直到死也没弄明白丙吉到底为他施了哪些恩惠;而伍尊之所以受赏远不及胡、郭二位乳母,想必也是受了丙吉推功诿酬的牵累,以至功劳不能彰显。或许就因为这件事让他对丙吉的高尚人格既感且佩,这才矢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老上司这个儿子拯救出来。
  汉元帝看了这封信,深受感动,他说:“已故丞相丙吉对我家有旧恩,我不忍心让他的后代连个爵位也没有(丙显已经只是关内侯,再降几级爵就跟没有爵位差不多了)。”就只把丙显免官了事,仅仅夺了他食邑中四百户的户口。后来到底还是念着丙家的大恩,就等到这件案子的风头过去以后,又把他提拔为城门校尉。丙显死了以后,儿子丙昌袭承了他的关内侯的爵位。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上一篇文章:乱伦为荣的后梁王朝 太子用妻子在父王床前争宠
·下一篇文章:极度奢侈淫乱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6mj.com/news/king/079111344626K3356I8E59HC749171.htm


【相关内容】

北洋军阀头子们的结局: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始末

佚名

反复无常的军阀:西北军石友三1931反蒋失败始末

佚名

宫廷斗争父母惨死 监狱里长大的皇帝汉宣帝

佚名

后宫队伍最庞大的皇帝:一朝天子四万佳丽

浥忱等

被美色“啖”成“药渣”的短命天子

刘秉光

天子也难当:被三个女人套牢的窝囊皇帝

佚名

青楼天子:亡国君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游 彪

大汉天子民间来:汉宣帝

陈再明

乳母引诱天子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