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但他和李隆基之间有着一种很微妙的默契,即他从不想与李隆基讨论当前的政务,也不跟任何人拉帮结派。这种弟兄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温暖的私交关系,是兄弟情深的最好见证,也是除了兄弟之情没有任何其他感情的关系。
  从713年到741年,两人的关系始终保持得那么好,始终给人的感觉是,两个人就是普通的亲兄弟,而没有皇帝与臣下之别。在这近三十年时间里,李成器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事情:整理历史,吹拉弹唱演,和李隆基聊天。
  这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他有着高官(李隆基封其为太尉,后又封其为岐州刺史)厚禄(实封五千五百户)而又无性命之忧,非但如此,还备受皇帝的信赖与加倍的关爱。这样的皇室成员在以前找不到,在以后的朝代里也未曾出现过。
  我们不能假设,如果他不让出太子之位的后果是什么。或许,唐朝朝廷上会出现三股势力。第一股是李隆基,第二股是太平公主,第三股是他。
  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的这股势力是最弱的。他让太子之位时,他的老父亲为什么要犹豫不决?无非是因为李隆基因为平叛韦后而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完全可以把一个皇帝拉下马来,如果李隆基肯。
  李成器跟随父亲多年,一直承受着父亲所承受的一切,他不如李隆基的性格果敢坚决,并且从小就认为天下是李家的,即使武则天在位那么多年,李隆基从没有放弃过对李家江山的复兴念头。可李成器不一样,这个六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仅几年后又被降为皇孙的孩子在经历了巨大的波澜后,对政治这种东西似乎已经厌恶了。即使没有达到厌恶的程度,也可能跟他父亲一样,达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
  我们说,如果他不是生在武则天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日后一定也会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性情温和必将将大唐带进另一种境界。但是,他生错了时间,那种宫廷时时刻刻都在摇动着的时代,那种被血沾染了所有宫廷柱子的时代,他的性格与这种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也正如他所言,天下太平时可立长子,这是一种水到渠成。这话的意思背后其实就是,自己还是有当皇帝的能力的。但是,国难之时,定要立扶危救世之人。这话的背后意思其实就是,我不适合做乱世天子,虽然,这种乱仅仅是在宫廷里的乱。但正是宫廷的乱才不好对付,他眼见自己的父亲两起两落,眼见伯伯被杀,伯母被杀,眼见姑姑的气焰嚣张。这一切,对他来讲,简直比乱民造反还要难对付。
  他过了近三十年的幸福安宁生活,有人将这功劳推给了李隆基。其实,倘若没有李成器的“不以万乘为贵”和“淡薄名利”,李隆基又如何来显示自己的孝悌之术呢?
  当太平公主搅乱朝纲时,李成器周旋于她与李隆基之间,其实,从各种史料来看,他站在哪一边,哪一边的胜算就会远远大于另一边。最终他站在了李隆基一边,时时刻刻给李隆基报告太平公主的情况,才使得李隆基在朝中与太平一党的斗争争取了主动地位。我们现在来看,太平公主完全不了解这个侄子。如果了解,她绝对不会怂恿他去再把太子之位夺回来,进而控制他来达到自己的武则天第二的目的。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李成器真的有把太子之位夺回来的心,太平公主自己真能控制得了他吗?
  李成器之所以站在李隆基这一面,兄弟之情肯定占了一大部分。另外,他和他父亲一样实在不忍心再看李家天下的第三次丢失。作为李家的一员,他有责任与义务将外人——自己的姑姑的想法扼杀掉。他在蒲州的那段历史细节已不得为人知,作为蒲州刺史,一方面管理当地事务,另一方面还要监视自己姑姑的动静,真的很费心费力。但他做得非常好,几次太平公主将要引起的大惊慌都被他提前通知了李隆基。
  《新旧唐书》对李成器的记载都是那么的公允,评价都是那么的正面。似乎这个从前的太子后来的让皇帝一生就没有做过坏事,似乎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文章:太子刘强——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下一篇文章:极度奢侈淫乱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6mj.com/news/king/079111504447DBI8B2G7EI6GJ0DG4F.htm


【相关内容】

留恋人间的花仙子

佚名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一)《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

佚名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二)《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

佚名

寇准献计废太子

佚名

母亲争风吃醋造就大汉王朝第一个被废太子

熊肖春

太子刘强——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佚名

太子杨勇——他败给了人品

佚名

昭明太子:一个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

佚名

太子孙登——孙吴政权的遗恨

佚名

朱慈烺:末代太子的悲哀

佚名